亞瑞仕國際驗證觀點:建立碳實力的四大實戰建議
在邁向2050淨零轉型的全球趨勢中,碳盤查與碳管理已不再是選項,而是企業永續競爭力的必要門票。對中小企業而言,推動碳中和的起點往往就充滿挑戰。亞瑞仕國際驗證長期深耕碳管理查證服務,觀察到企業在實務落地時經常面臨四大難關,並提出對應策略與建議,協助企業從「看不清、做不到、不敢做」走向「看得到、做得動、持續做」。
挑戰一:數據不足,碳盤查無從下手
碳盤查常被視為邁向碳中和的第一步,卻也是多數企業第一個跌倒的地方。亞瑞仕在陪伴企業進行ISO 14064-1或產品碳足跡盤查ISO 14067時發現,不少企業難以取得關鍵碳排數據,尤其在台灣,本地化排放係數資料不足、供應鏈回覆速度不一,導致企業進退兩難。
★建議:企業可從內部現有資料庫與可掌握流程起步,並透過專業驗證機構指引導入標準化流程,逐年累積與供應鏈的合作默契。避免「完美主義陷阱」,先啟動、再優化,是減碳行動的實用原則。
挑戰二:減碳非一蹴可幾,資源與人力仍是瓶頸
減碳不只是喊口號,更需要制度、技術與人力的全面支持。亞瑞仕發現,許多企業雖有心投入減碳,卻在面對高額查驗成本、人手不足、流程複雜等現實壓力時,產生遲疑甚至暫停。
建議:企業可分階段切入,以「試點專案+策略規劃」方式投入,避免一次性壓力過大。同時善用政府補助、顧問資源與永續人才培育平台,降低推動門檻。例如,透過亞瑞仕的專案診斷與查證導入,協助企業盤點現況、明確設定目標與資源配置,讓減碳變成企業營運中的可管理任務。
挑戰三:碳中和不談碳權,是缺了一塊拼圖
面對社會輿論對碳權的爭議,不少企業對碳權採購抱持觀望。但事實上,碳權是國際減碳策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環。亞瑞仕建議,企業應建立清晰的碳權採購原則,優先選擇具透明審查與第三方驗證的高品質碳權,並搭配查證報告與減碳紀錄進行揭露,以誠信強化企業ESG表現。
建議:主動公開碳權使用原則與進度,讓碳權不再只是「補償工具」,而成為品牌責任與正向溝通的橋樑。
挑戰四:政策未明,企業無所適從
「政策不明才最令人猶豫」,這是亞瑞仕在與中小企業交流時最常聽見的聲音。尤其當碳費、碳權交易機制尚未定案,企業常不知該從何準備,甚至誤以為減碳只是大企業的責任。
建議:亞瑞仕呼籲企業從現在就啟動初步佈局,建立永續窗口、定期追蹤氣候政策、參與產官學對話,並可透過第三方顧問或查證單位提前掌握趨勢,培養預判能力。資訊越不清晰,越需要主動出擊。
四大實戰建議,協助企業累積「碳實力」
推動碳中和是一場長期賽事,對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來說,唯有策略性切入、善用外部資源,才能在未來碳政策全面上路前,建立堅實的因應能力。
🔹善用資源、培養人才:
透過政府補助、產業培訓與顧問協助導入碳管理制度,讓內部具備永續思維與技能,成為組織穩健減碳的基礎。
🔹永續即日常、碳務入流程:
將盤查與減碳工作常態化,內嵌於日常營運流程與產品決策中,長期培養企業具備碳定價與碳風險評估能力。
🔹借鏡經驗、量力而為:
可參考產業中先行者的案例,但務必聚焦自身排放熱點、分配有限資源,務實選擇適合的減碳策略與盤查路徑。
🔹誠信透明、放大價值:
積極揭露減碳成效、查證報告與碳權來源,強化企業ESG形象,進一步獲得供應鏈、投資人與消費者的支持與加分。
減碳,是最被低估的行銷投資
根據麥肯錫 2023 年報告,有高達六成以上的消費者願意為永續產品支付更高價格,且永續標籤產品的成長速度是一般產品的1.7倍。ESG與碳中和,早已不是額外選項,而是品牌競爭力的核心要素。
亞瑞仕國際驗證深知企業面對轉型的痛點與挑戰,致力於提供客觀中立的第三方查證服務,協助企業逐步建立碳管理能力,並以驗證與世界接軌。我們相信,永續並非負擔,而是企業價值與信任的新高度。
現在啟動,永遠不嫌早。讓亞瑞仕,陪你走穩邁向淨零的每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