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業永續報告書中「雙重重大性」分析之應用探討

2025-05-07

企業永續報告書中「雙重重大性」分析之應用探討

隨著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議題日益受到全球重視,企業在進行永續揭露時,需同時考量營運對外界的影響與外部議題對企業財務之潛在影響,這樣的整合性評估架構即為「雙重重大性(Double Materiality)」。本篇文章從台灣ISO驗證機構的專業觀點,深入探討雙重重大性分析的影響因素、全球趨勢、評估方法、議題優先排序機制。

 

一、雙重重大性原則之背景與發展
「雙重重大性」概念最早由歐盟委員會於2019年《非財務報告指引:氣候相關資訊揭露補充》中提出,強調企業在永續資訊揭露時,應同時從「財務重大性(Financial Materiality)」與「影響重大性(Impact Materiality)」兩個維度進行系統性分析。此原則已被納入2023年歐盟企業永續發展報告指令(CSRD)之核心要求,成為企業落實永續治理與揭露的重要依據。

 

1.財務重大性(Financial Materiality)
指的是外部環境(如氣候變遷、社會趨勢等)如何影響企業財務表現、經營績效與資本配置,為投資人與資本市場所高度關注。

 

2.影響重大性(Impact Materiality)
聚焦於企業營運行為對社會、環境及相關利害關係人所造成的潛在正面或負面影響,為監管單位、公民社會與非政府組織等所關切之重點。

 

企業若能透過雙重重大性進行整合性風險與機會評估,將有助於建立完整的永續策略,並提升資訊揭露的透明度與信任度。

 

二、重大性評估之實務操作流程
從ISO 14001、ISO 45001 與即將整合之永續揭露標準(如 GRI 與 ESRS)的實施經驗觀察,有效的雙重重大性分析應涵蓋以下關鍵步驟:
利害關係人識別與參與:透過系統化的利害關係人識別流程(如依ISO 26000社會責任標準),蒐集多方對重要永續議題的關注點。

 

議題盤點與風險分析:依據國際框架(如GRI、TCFD、SASB),彙整與企業營運相關的永續議題,並評估其對財務與外部影響的潛在風險與機會。

 

雙軸評分與優先排序:透過矩陣圖(Materiality Matrix)將議題依雙重重大性程度排序,明確識別優先揭露之核心議題。

 

指標制定與成效追蹤:對重大議題設定明確的量化KPI與追蹤機制,確保持續改善與績效揭露的一致性與可驗證性。

 

根據S&P Global 2023年企業永續發展評估(CSA)資料,約三分之二的企業已揭露其重大性評估過程,其中近半數導入雙重重大性原則,但僅46%的企業設有具體追蹤指標,顯示多數企業在系統化執行與驗證階段仍有精進空間。

 

三、雙重重大性在永續報告書中的應用策略
依據ISO 37301(合規管理系統)與GRI準則,企業應於永續報告書中明確揭露以下內容:
🔸重大性評估流程與方法論
🔸利害關係人參與機制與回饋整合
🔸雙重重大性分析結果與優先議題矩陣圖
🔸重大議題對應之管理方針、目標與績效指標

 

此等資訊不僅提升報告書的可比性與信任度,也利於通過第三方驗證機構(如亞瑞仕國際驗證)之查證程序,強化報告品質與問責性。

 

從ISO國際驗證角度觀察,雙重重大性分析不僅是資訊揭露的手段,更是企業整體永續策略制定與風險管理的重要基礎。企業若能依據國際標準導入系統化流程,並搭配第三方驗證機構的專業輔導與查證,可大幅提升報告書的可信度與國際競爭力,實現永續價值鏈的長遠經營。


ISO 14067:2018 產品碳足跡不只是數字,而是企業減碳的起點

為什麼要了解產品碳足跡?碳足跡是指一項產品或活動在整個生命週期中,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。透過準確計算產品的碳足跡,不僅能符應各國未來碳關稅的規定,還能找出高排放的「熱點」,改善產品設計,有效減碳,進一步邁向碳中和的目標。 

金融創新啟動新篇章:亞瑞仕國際驗證助力永續轉型落地

從標準落實看創新永續的實踐之道──ISO驗證機構的觀察與使命金管會新成立的「金融市場發展及創新處」近日揭牌並正式運作,無疑是我國金融市場推動創新與永續發展的重要里程碑。首任處長胡則華指出,「主動前瞻」、「創新合作」、「永續繁榮」是創新處三大使命,期望為金融產業注入嶄新動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