環境部宣布自2026年5月起正式開徵碳費,首年收入預估約40至45億元,涵蓋252家企業、464個工廠。鋼鐵、石化、水泥等傳統高碳產業,將面臨碳費與國際關稅的雙重壓力。
亞瑞仕國際驗證觀察到:
1.碳費制度雖價格偏低,但已迫使企業積極提交自主減量計畫。目前已有9成企業提交,2成企業更導入SBTi科學減量目標,顯示產業逐步往國際標準靠攏。
2.高碳洩漏風險係數(0.2)設計,能降低產業移出壓力,讓高碳產業實際碳費負擔不至過重,但也意味著企業須持續提出具體減碳行動,才能享受優惠費率。
3.國際關稅壓力逐漸浮現,尤其美國等市場的對等政策,讓台灣傳統高碳產業經營更具挑戰,若無積極減碳與轉型,將面臨競爭力流失的風險。
4.台灣ETS(總量管制與碳交易制度)將於2027年正式實施,這將是企業邁向更高層次碳管理與碳金融運用的關鍵轉捩點。
亞瑞仕國際驗證建議
1.企業應及早盤點碳排放、建立完整碳盤查制度,確保碳費計算基礎透明正確。
2.規劃中長期減碳路徑,導入SBTi、ISO 14064、ISO 14067等國際標準,提升減碳可信度。
3.善用碳費優惠與未來ETS機制,透過碳權交易、再生能源憑證等綠色金融工具,降低實際成本。
4.對於出口導向產業,應同步關注「國際碳邊境稅」與「供應鏈低碳要求」,提前做好碳合規準備。
在「碳定價」逐漸成為國際競爭門票的今天,企業不只是要「活下去」,更要「走得遠」。亞瑞仕國際驗證將持續陪伴台灣產業在合規、減碳與國際標準接軌的道路上,建立更具韌性的競爭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