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碳費2026開徵】產業減碳挑戰與轉型契機

2025-10-03

【碳費2026開徵】產業減碳挑戰與轉型契機

環境部宣布自2026年5月起正式開徵碳費,首年收入預估約40至45億元,涵蓋252家企業、464個工廠。鋼鐵、石化、水泥等傳統高碳產業,將面臨碳費與國際關稅的雙重壓力。

 

亞瑞仕國際驗證觀察到:
1.碳費制度雖價格偏低,但已迫使企業積極提交自主減量計畫。目前已有9成企業提交,2成企業更導入SBTi科學減量目標,顯示產業逐步往國際標準靠攏。
 

2.高碳洩漏風險係數(0.2)設計,能降低產業移出壓力,讓高碳產業實際碳費負擔不至過重,但也意味著企業須持續提出具體減碳行動,才能享受優惠費率。
 

3.國際關稅壓力逐漸浮現,尤其美國等市場的對等政策,讓台灣傳統高碳產業經營更具挑戰,若無積極減碳與轉型,將面臨競爭力流失的風險。
 

4.台灣ETS(總量管制與碳交易制度)將於2027年正式實施,這將是企業邁向更高層次碳管理與碳金融運用的關鍵轉捩點。

亞瑞仕國際驗證建議
1.企業應及早盤點碳排放、建立完整碳盤查制度,確保碳費計算基礎透明正確。
 

2.規劃中長期減碳路徑,導入SBTi、ISO 14064、ISO 14067等國際標準,提升減碳可信度。
 

3.善用碳費優惠與未來ETS機制,透過碳權交易、再生能源憑證等綠色金融工具,降低實際成本。
 

4.對於出口導向產業,應同步關注「國際碳邊境稅」與「供應鏈低碳要求」,提前做好碳合規準備。

在「碳定價」逐漸成為國際競爭門票的今天,企業不只是要「活下去」,更要「走得遠」。亞瑞仕國際驗證將持續陪伴台灣產業在合規、減碳與國際標準接軌的道路上,建立更具韌性的競爭力。


「數據不足怎麼查?」破解碳盤查3大誤區,先做再完美

亞瑞仕國際驗證觀點:建立碳實力的四大實戰建議在邁向2050淨零轉型的全球趨勢中,碳盤查與碳管理已不再是選項,而是企業永續競爭力的必要門票。對中小企業而言,推動碳中和的起點往往就充滿挑戰。亞瑞仕國際驗證長期深耕碳管理查證服務,觀察到企業在實務落地時經常面臨四大難關,並提出對應策略與建議,協助企業從「看不清、做不到、不敢做」走向「看得到、做得動、持續做」。 

本文已經是最後一篇文章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