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要了解產品碳足跡?
碳足跡是指一項產品或活動在整個生命週期中,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。透過準確計算產品的碳足跡,不僅能符應各國未來碳關稅的規定,還能找出高排放的「熱點」,改善產品設計,有效減碳,進一步邁向碳中和的目標。
從工業革命以來,人類大量使用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,導致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累積,造成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災害頻傳。為了對抗氣候變遷,全球已展開減碳行動,包括1997年的《京都議定書》與2015年的《巴黎協定》,設定了升溫不超過2°C的全球目標,期望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。
碳關稅與企業因應
真正讓企業積極參與減碳行動的轉捩點,是歐盟在2021年推動的碳邊境調整機制(CBAM),針對高碳排產品徵收碳關稅。這讓許多企業開始重視碳排放的計算與管理,避免產品因碳排過高而提高成本、失去競爭力。
碳排放可分為兩大類型:
1.組織碳排放:工廠或公司的整體排放,標準為ISO 14064-1組織層級溫室氣確證噢查證。
2.產品碳排放:單一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的排放,關鍵標準為ISO 14067產品碳足跡。
其中,產品碳排與客戶購買意願直接相關,也與碳關稅密切連結,因此企業需特別重視。
什麼是產品碳足跡?
根據國際標準ISO 14067:2018產品碳足跡(Carbon Footprint of Products, CFP)是指產品在整個生命週期中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與吸收,包括:
1. 原料取得
2. 製造過程
3. 配送與銷售
4. 使用階段
5. 廢棄處理
這五個階段合稱為「Cradle to Grave」的生命週期評估方式,常用於面向消費者的產品(B2C)。若是零件或原物料等B2B產品,通常僅涵蓋原料與製造階段,稱為「部分碳足跡(Partial CFP)」。
熱點分析:找出重點減碳方向
計算出每個階段的碳排放後,可以依照「80/20法則」來分析碳足跡熱點:
🔸挑出貢獻最多的前幾個階段,直到總碳排超過80%。
🔸針對這些主要階段,再進一步找出其中前三名高碳排項目。
🔸這些就是產品碳足跡的「熱點」,企業可針對這些熱點優先改善,實施減碳措施。
這樣的分析能幫助企業更清楚地了解碳排來源,並採取有效行動,從源頭減碳,達成永續發展的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