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全球熱爆!均溫首破1.5度C,巴黎協定面臨挑戰

2025-02-13

2024全球熱爆!均溫首破1.5度C,巴黎協定面臨挑戰

2024年全球平均氣溫毫無懸念地創下歷史新高,成為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。更令人震驚的是,全球平均氣溫首次超過工業化前水準1.5°C,這是一個嚴峻的警告,代表全球暖化正加速。世界氣象組織(WMO)彙集六個國際數據,確認2024年全球地表溫度比1850-1900年高出1.55°C(± 0.13 °C),這不僅宣告2024年為史上最熱,更顯示過去十年(2015~2024)已全數躋身十大最熱年份。

 

極端氣候頻傳,2024全球均溫再創新高
2024年全球多地飽受前所未見的高溫侵襲。2024年全球均溫達15.10°C,較1991-2020年均溫高出0.72°C,更比2023年紀錄高出0.12°C。2024年共有11個月份的升溫幅度超過1.5°C門檻,其中7月22日更以17.16°C的全球單日均溫,寫下史上最熱的一天。

 


多重研究數據皆顯示,2024年是十年來全球暖化趨勢的頂峰。從2015到2024年,每年都名列有史以來最熱的十個年份。(資料來源/哥白尼氣候變遷服務中心&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)
 

海洋溫度拉警報,加劇氣候變遷惡性循環
海洋吸收了地球大部分的熱能,導致2024年全球海面溫度(SST)創下歷史新高。不僅海面溫度升高,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Lijing Cheng教授的研究更指出,2000米以上的海洋溫度也達到有紀錄以來的最高水平。極地以外的海洋年均溫升至20.87°C,比1991-2020年均值高出0.51°C。其中,北大西洋、印度洋及西太平洋受影響最為顯著,這也加劇了熱帶氣旋生成、異常降雨等極端氣候現象。研究顯示,海洋儲存了約90%的額外熱能,使其成為氣候變遷的關鍵指標。
 

高溫、洪水、野火肆虐,極端氣候衝擊全球
2024年的高溫導致全球各地頻繁發生極端氣候事件。全球44%的地區在7月份的熱壓力達到「強烈」至「極端」等級。此外,氣溫上升也加劇了水循環失衡,導致部分地區暴雨成災,另一些地區則長期乾旱,為森林野火創造了絕佳條件。加拿大野火的碳排放量創下歷史次高,玻利維亞與委內瑞拉的野火碳排放量更創下歷史新高,進一步威脅當地生態與人類健康。
 

南北極海冰加速融化,極地環境岌岌可危
2024年,極地氣候變遷也出現前所未有的變化。南極海冰自2023年創下歷史新低後,2024年持續減少,全年有8個月的海冰範圍都維持在歷史低點。北極方面,雖然年初海冰覆蓋接近平均水準,但7月後急遽縮小,9月時更降至歷史第五低,顯示極地冰層的穩定性正受到嚴峻考驗。
 

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高,二氧化碳排放達422 ppm
溫室氣體排放持續增加,仍是氣溫上升的主因。2024年,二氧化碳(CO₂)濃度攀升至422 ppm,甲烷(CH₄)濃度則達1,897 ppb,雙雙刷新歷史紀錄。科學家警告,這些溫室氣體的累積將進一步推升全球暖化,帶來更多極端氣候事件與環境風險。
 

巴黎協定目標面臨嚴峻挑戰,對抗氣候變遷刻不容緩
儘管2024年的氣溫數據突破1.5°C門檻,專家強調這不代表《巴黎協定》的長期目標已徹底失敗。WMO秘書長Celeste Saulo表示:「單一年份超過1.5°C不代表協定目標無法達成,但它提醒我們,每上升0.1°C都將帶來更嚴重的影響。」國際氣候專家呼籲各國政府在2025年制定更積極的氣候行動方案,以遏止升溫趨勢,降低全球風險。
 

聯合國與WMO專家一致認為,2024年的數據是對全球的一次警惕,它表明氣候變遷已進入更危險的階段。聯合國秘書長Antóno Guterres呼籲各國政府立即採取行動,推出更強而有力的國家氣候行動計劃,將全球氣溫上升長期限制在1.5°C以內,並支援那些在氣候變遷影響下最脆弱的群體與地區。
 


2025大阪萬博: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點亮未來城市

2025年,日本大阪將舉辦一場全球矚目的盛會——世界博覽會(大阪・関西万博)。本次博覽會以「設計未來社會」為主題,聚焦創新與永續發展。其中,鈣鈦礦太陽能電池(ペロブスカイト太陽電池)作為前沿技術,將在博覽會上大放異彩,展示其在未來能源解決方案中的巨大潛力。 

生成式AI的隱形碳足跡:企業永續發展的新挑戰

生成式AI(Generative AI)的快速發展,為各產業帶來創新與效率提升的潛力,然而其背後的環境代價正逐漸浮現。根據Capgemini最新研究報告,全球僅有12%的企業實際測量其生成式AI活動所產生的碳足跡,這意味著絕大多數企業對於這項新興技術所帶來的環境影響,仍處於認知與管理的初期階段。